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肠炎、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哺乳仔猪高死亡率。
PEDV可以通过粪便、口渠道传播,延长本病传播周期。常见的传播媒介包括:1)病猪,目前仍是主要传染源,最常见的传播是由母猪引起的,如母猪分娩后通过母乳将病毒传播给仔猪,母猪断奶后将病毒传播给怀孕母猪;其次是仔猪,由于仔猪摊点消毒不彻底,腹泻仔猪粪便不能及时清理消毒,导致同窝或相邻窝仔猪发病。猪舍内的工具、器具,如在猪舍内工作时用的拖把、铲子、扫把等,不同猪舍之间的公用工具使病毒在猪舍之间传播。3)人员,包括本领域的工作人员和外场买猪的人员,使疾病在不同领域或地区传播。
1.加强生物安全防护。
大型养猪场的生物安全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养猪场,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养猪场传播和向其他养猪场传播。严格控制人员和材料的进出,对进入现场的人员和材料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确保生物安全制度的后续落实。根据堆场不同区域的特点和生物安全要求,对生产区和生活区制定科学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对病猪、死猪、胎盘、猪粪等生产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捕杀苍蝇、老鼠和猫。
2.加强育种管理
无论在暴发时期还是日常生活稳定时期,都应加强母猪饲养管理,这是仔猪饲养成功的前提。首先要保证母猪的饲料质量和采食量,提高母猪的抵抗力。仔猪和母猪舍要经常打扫,养猪场的环境卫生要做好,以便定期消毒。至于仔猪,要做好新生仔猪的保暖工作,让它们尽早吃到初乳,提高抗病能力。出生后1-3天内应及时补充铁制剂,防止缺铁性贫血。根据要求,做好产房仔猪三针保健,提高仔猪抵抗力。分阶段饲养的猪舍,要做到进出猪舍充分一体化,保证同一猪舍内猪舍的完整性,便于管理。
3.围产期母猪保健。
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多与母猪中毒有关。母猪分娩前一周的保健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减少体内中毒量;母猪产后一周的保健不仅可以减少母猪产后炎症,还可以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一定的药物,有利于控制仔猪腹泻。猪场腹泻期间,围产期母猪添加银翘散+替米考星,可防治仔猪腹泻。
4、疫苗预防
根据临床效果观察评价,推荐以下免疫程序:母猪分娩前50天第一次免疫,母猪分娩前25天第二次免疫。建议使用质量可靠的腹泻疫苗。如果疫苗是减毒的,应该检测PED病毒含量,只能选择质量合理的。由于腹泻疫苗的免疫抗体刺激能力较弱,需要在分娩前进行两次免疫,以保证产后母乳中有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免于断奶。
5、治疗方案
PEDV感染后,主要侵入猪小肠,引起肠道损伤、肠道菌群失调、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导致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是哺乳仔猪死亡的直接原因。较弱的猪患有肠道损伤,导致后期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高。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病的特效治疗药物。
6、管理措施
1)猪舍的保温。
2)改善猪舍内环境,加强消毒,
3)对于症状缓解并趋于稳定的仔猪,可口服一些微生物制剂,调节胃肠功能,提高仔猪成活率。
7、其他措施
养猪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控制措施,如反馈、灭活自身苗、改善无抗体或高免疫卵黄的制备、阻断羊群等。
8、小结
由于PED有周期性疫情和局部疫情,养猪场生产人员应时刻关注周围养猪场的疫情情况,在其他养猪场患病但自己的养猪场未患病期间,应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外来病原体的传入。PED发生地的养猪场应准备和储存适量的抗PEDV高免抗体或高免卵黄,并制定适合该场的PED应对方案,以便在PED发生时尽快做出反应,减少损失。
畜牧堂提醒养殖户做好母猪保健,加强仔猪和母猪的饲养管理,落实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传染病防控的规则,也是控制猪流行性腹泻最重要的措施。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