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性脱毛
多发生于冬季,由于这时青草枯萎,养殖牛多靠作物秸秆、稻草、麦秆、豆秸等充饥,营养缺乏,饮水不足,可出现清瘦脱毛,身上被毛稀拉脱落,但很少成片脱落,皮肤无炎症,一般不痒。患犊肠胃功能减退,易发生便秘。
2、蛔虫病脱毛
多发生于90日龄内的犊牛,尤其是30~40日龄的小牛更为严重。多位于耆胛两侧脱毛,手掌大小,圆形,光滑,光洁光洁,无出血,其它部位较少脱毛。
3、类圆线虫病脱毛
多发生于4月龄左右的犊牛。脱毛部位集中在下腹部和腹侧。由于患犊舌舐和擦痒,使被毛成片脱落;如擦伤出血,则形成硬块。病犊常伴有持续性拉稀。
4、线癣脱毛
脱毛位置多局限于颜面部,周围边缘明显,常形成水疱,痂皮很厚,发痒。
5、疥螨、痒螨症脱毛
前者脱毛多在头、颈部,后者脱毛多出现于肩、颈及尾根部,患处极痒,病犊常挨近木桩、树干或墙壁擦痒,出血后形成痂皮,皮肤出现皱褶或龟裂,被毛脱落。
防治方法
防治脱毛,养殖牛必须注意添喂精料,补喂玉米、麦糠、甘薯或青贮饲料等;喂给盐水,每1000毫升水中加入食盐2~3克。或每牛每次灌服复合维生素B液10~20毫升,或口服复合维生素B5~10片,每天2~3次,连用3~4天。
对患蛔虫和类圆线虫症的犊牛,按每千克体重一次内服磷酸左咪唑8毫克。患钱癣的犊牛,应用3%来苏儿洗去痂块后,涂擦5%碘酒,每天1~2次,连用3~4天。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