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好猪场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总体状况看起来不错,但是经产4或4胎后它们将变得越来越瘦。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
母猪看上去不象一头母猪。这种母猪产下的仔猪易发生黄白痢,母猪发情间隔延长,返情率高;导致下次产仔数降低。如果不能使后备母猪一开始就保持良好的体况。它就不可能发挥以后的生产潜能,对母猪的投资就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所以,首先必须重视青年母猪的饲养。年轻母猪在活重70kg以前必须进入种猪舍。因为适应新的环境需要时间,所以在最初的栽培前要确认是否得到正确的饲养、免疫、营养。进入农场的前6周至关重要:
(1)0~2周:把小母猪置于隔离区,即同农场原有的猪群完全隔离。小母猪需要时间安静下来和适应新的环境。这两周内,必要时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以减少疾病的威胁。
(2)3~4周:使小母猪接触一定数量的老母猪(感染过疾病的)和接触断奶仔猪的粪便。小母猪将因此建立对你农场特定微生物群的免疫功能。别在饲料里加抗生素。
(3)5~6周:引入农场,把小母猪置于“调情猪舍”中,即和种公猪和断奶后母猪相同的猪舍。在此期间,它们需要注射必要的疫苗(猪瘟,猪细病毒疫苗,猪丹毒,口蹄疫,伪狂犬病,猪霍乱……)。
公猪刺激除了把小母猪放在和公猪及经产母猪相近的猪舍内,还必须每天用公猪刺激,每天使用不同的公猪,因为可能有的公猪状态良好,而有的可能比较劳累。理想情况是小母猪主动接近公猪。备用母猪要得到适当的营养。比普通的肥育猪特定的营养成分,特别是氨基酸、钙和磷、生物素和叶酸……。如果你发现三胎或四胎的母猪容易患脚病,母猪青年时可能缺乏特定的营养成分
因此,后备母猪应该饲喂哺乳母猪料或者特制的后备母猪料,并且限制饲养(从70kg活重开始,饲喂2.5~2.8kg/天)。重要的不是长得快,而是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它必须维持生产7~8窝。
第一次配种的标准:
(1)到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动情期(记录第一次动情的日期);
(2)体重至少120~130kg;
(3)背膘至少18mm;
(4)至少7.5~8月龄。
第二次或第三次动情前10天,供给母猪尽可能多的哺乳母猪料,刺激胰岛素的产生,提高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在血液中的水平(请记住这一点,胰岛素能刺激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产生)。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