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羔羊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羔羊大肠杆菌病,俗称羔羊白痢,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非常容易在羔羊和母羊之间传播。那么,羔羊大肠杆菌病该如何防治呢?畜牧堂就为大家介绍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二、羔羊大肠杆菌病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特征:多发生在几天至六周龄的羊群中,有的地区3-8月龄羊群也有发生,为地方性流行,也有散发。该病的发生与气候不良、营养不足、场所潮湿污染等有关。放牧季节很少发生,冬春舍饲期间常发。经消化道感染。
临床症状:潜伏期1-2天。分为败血型和下痢型两型。⑴败血型。多发生于2-6周龄羔羊。病羊体温41-42℃,精神抑郁,迅速虚脱,有轻微腹泻或无腹泻,有神经症状,运动障碍,磨牙,视力障碍,有关节炎,病后4-12小时以上死亡。⑵下痢型。多发生于2-8日龄新生羔。病初体温略高,出现腹泻后体温下降,粪便呈半液状,带有气泡,有时混有血液。羔羊表现腹痛,虚弱,严重脱水,不能起立。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36小时死亡,病死率15-17%。
病理变化:败血型者剖检胸、腹腔和心包见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样物;关节肿大,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脑膜充血,有许多小出血点。痢疾型主要是急性胃肠炎变化、胃内ru凝块发酵、肠粘膜充血、浮肿和出血、肠内血液和气泡混合、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或充血。
实验诊断:采取内脏组织、血液或肠内容物用麦康凯或其他鉴别培养基划线分离,挑取可疑菌落转种三糖铁培养基培养后,反应符合大肠杆菌者,纯培养后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以确定血清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粘合素抗原检查和肠毒素检查。
三、羔羊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预防首先要加强孕母羊的饲养管理,做好抓膘、保膘工作。确保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定期锻炼有利于胎儿发育,提高初ru的生物价值。
2、做好临产母羊的准备工作,严格遵守临产母羊及新生羔羊的卫生制度。对产房进行消毒,可用3%—5%的来苏儿喷洒消毒。二是加强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
3、搞好新生羔羊的环境卫生,哺ru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擦拭母羊的身体,保持清洁。做好羔羊的保暖工作。对缺奶羔羊,一次不要喂太多。对有病的羔羊,及时进行隔离。
4、对病羔接触过的房舍、地面、墙壁、排水沟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可用3%—5%来苏儿。也可根据病原的血清型,选用同型菌苗给孕羊和羔羊进行预防注射。
治疗方法
大肠杆菌对土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都有敏感性,但必须配合护理和其他对症疗法。土霉素每天20-50毫克,口服2-3次,或每天10-20毫克,肌肉注射两次。20%磺胺嘧啶钠,5-10毫升,肌内注射,每日2次;或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次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1日2次,连用3天。呋喃唑酮每天体重5-10毫克,分2-3次服用。
也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等,按说明拌料或口服,使用此制剂时,不可与抗菌药物同用。新生羔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对于心脏衰弱,皮下注射25%安钠咖啡馆0.5-1毫升;对于严重脱水,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100毫升;对于有兴奋症状的羔羊,用0.1-0.2克水合氯醛灌溉。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