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盛夏的余热未消,加上降雨增多,湿度增加,天气潮湿闷热,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畜禽的生长发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立秋时节的天气变化,对养殖业有哪些影响?又该怎么做好饲养管理,防病保膘、提高效益?
立秋不等于秋凉,别被“秋老虎”骗了!
立秋并不代表高温结束。特别是北方地区,很多时候要到白露甚至秋分,早晚才真正凉爽下来。白天依旧酷热难耐,夜晚却可能温差大,这种“昼热夜凉”的天气,对牲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个时期的高温潮湿环境,不仅会影响食欲、掉膘,还会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各种疾病更容易暴发,例如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皮肤病等。
立秋养殖管理关键词:防暑、防病、稳膘
1. 饲养管理要跟上天气节奏
早晚温差逐渐加大,要注意调整圈舍管理策略。白天要继续防暑降温,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可使用喷淋、降温设施;晚上则要开始注意保温,防止牲畜受凉感冒。
2. 饲料调整不能操之过急
很多养殖户一到立秋就开始“补膘”。这个思路没错,但也要分阶段、讲方法。可以适当提高日粮中蛋白、能量水平,但要循序渐进,防止肠道应激和拉稀。
3. 疫病防控不能松懈
立秋之后,湿热仍存,是病菌滋生的好时机,尤其要注意圈舍卫生。保持干燥、定期清粪消毒,减少蚊蝇滋扰。对常见疫病可提前做针对性的预防接种。
4. 饮水要足,水质要净
高温期间动物饮水量大,立秋之后气温虽稍有缓解,但饮水量仍不容忽视。保持充足清洁的饮水,是预防热应激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说夏天是考验养殖水平的“拉锯战”,那么立秋之后就是一次提质增效的“冲刺期”。只要饲养管理跟得上、疾病防控不松懈,秋季是育肥提速、提高收益的最佳时机。
很多规模养殖户在这个时期会选择集中育肥、抓秋膘,为冬季出栏和春节旺销打好基础。
“秋风起,万物收”。立秋不仅是自然节律的变化,也是我们养殖工作的分水岭。守住动物健康,管好饲养细节,才是秋季养殖赢在起跑线的关键。
畜牧堂兽医师提醒广大养殖朋友:
别被“秋老虎”迷惑,管好温差、控好湿度、防住疾病,咱的牛羊膘情自然蹭蹭涨!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