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畜牧知识> 蛋鸡晚产有许多原因

蛋鸡晚产有许多原因

畜牧堂编辑
收藏本文
2021-01-05 11:53 334 2000

  1.体重因素

  

  (1)6周龄体重不达标,均匀性差。很多养鸡户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在育雏期只考虑饲养数量,或者只考虑使用育雏笼而忽略了合理的饲养密度,导致部分小鸡争不到料水,发育迟缓。育雏后体重不达标,均匀度极差。此外,一些小鸡饲料质量低也是小鸡体重不达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结果成活率高,合格率低。所以建议育雏期间密度合理,即第一周30~40只/平方米;第二周25~30只/平方米;第三周18~20只/平方米;第四~6周14~18只/平方米。

  

  (2)育成期增重不均匀,体重波动大,鸡体质差;育成期要求每周抽样称重5%~10%(不少于50只鸡),以便正确了解鸡的体重,从而确定下周的饲料量。决定下个星期的饲料量要注意:参考手册所规定的饲料量,一般手册所规定的饲料量只是参考,执行的时候要根据场上的情况进行调整(即饲料量、鸡舍温度、饲料机设备等);其次考虑饲料量的滞后效应问题,就是我们在本周调整饲料量后,3周体重才会显现;第三,不能减料。

  

  (3)15周后过度限制体重的鸡。鸡产蛋过程中均匀度的高低会影响以后的产蛋,有的鸡场不注意育成期的均匀度,盲目喂料,加上饲养密度的不合理,造成均匀度极差。如果15周后体重较大的鸡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就不能正常生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产蛋率下降。

  

  (4)顺季生产的鸡,生产体重低。

  

  2.光照

  

  (1)光照时间(人工补充光照时间):中国位于北半球,自然光照长的日子是夏至(6月21日或22日),短的日子是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六月至六月进鸡称“顺季”,育成阶段处于日照逐渐增长的季节,有利于鸡性成熟,出现开产提前。9月至十二月进鸡称“逆季”,育成阶段处于日照逐渐缩短的季节,对蛋鸡性成熟十分不利,尤其是进入15周后开始进入性成熟阶段,此时若光照减少,将导致生殖系统发育迟缓,因此要求从15周开始补光以满足性成熟。(2)照明强度:蛋鸡的适当照明强度为10勒克斯,但夏季鸡舍阳光充足,自然光强度高,窗户1000勒克斯,中间400~600勒克斯。据国外专家介绍,鸡白天光强度不到1%的补光被认为是黑暗的,也就是白天1000勒克斯光,晚上补充10勒克斯光不起刺激作用,所以靠阳面的鸡蛋推迟。如果电压不足,光强度只有5勒克斯,基本没有产蛋高峰。

  

  3.环境影响

  

  (1)温度:蛋鸡生长和生产的理想温度为18~23℃,低于18℃的鸡用于保持体温的饲料增加,低于13℃会影响生长和产蛋。鸡舍温度过低时,如果不及时增加饲料量,就会造成相对的能源短缺,从而延误生产。到了冬天,一部分养鸡家不增加暖气设施,用鸡群的发热来维持舍温是错误的。

  

  (2)湿度和通风:蛋鸡0~4周龄相对湿度为60%~70%,4周后为50%~60%。鸡舍湿度的高低与鸡舍的温度和通风有关。舍温一定时,通风量越大,舍外排水越多,湿度降低;通风量一定时,舍温越高,空气中含水量越高,舍外排水越多,湿度降低。因此鸡舍温度过低或通风不畅(冬季每公斤体重每小时1~5立方米)都会使鸡舍内湿度升高,垫料潮湿,长期下去容易发生球虫病或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从而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延缓开产。如鸡群出现开产晚、上高峰晚等情况,建议: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舍温,刺激采食。提高饲料营养浓度,特别是代谢能力水平:玉米62%,豆粕25%,石粉8%,蛋博士5%(高产蛋鸡专用微生态预混料),亿能酵素250克/吨(代替油脂提高饲料代谢能力水平)。做好肠道疾病的防治工作,通常使用微生态制剂益酶丽维拌料,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平时在饲料中添加中药常冠清,预防球虫肠炎,如果有球虫肠炎,就需要中药球康灵混合材料。多维(活力素)饮用水。中草药仙宝拌料,促进卵泡发育。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畜牧知识详情顶部轮播图

点个赞鼓励一下作者吧~

复制链接

评论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公司简介

畜牧堂是一款专门为新型畜牧养殖经营主体及新牧人开发的创新互联网畜牧养殖服务软件。 畜牧堂搭建了权威兽医、养殖专家在线视频诊疗/咨询服务体系,在线用户有任何畜牧方面需求,可快速找到对应兽医或专家,并提供高清、顺畅的在线视频诊疗与咨询服务。

APP下载

畜牧堂app下载二维码
畜牧堂吉祥物
下载APP惊喜不断
畜牧堂app下载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