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过剩。即鸡采食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生活、生产消耗和储存量,超过部分被转化为脂肪在体内沉淀,形成过量的脂肪组织,使鸡体过度肥胖。脂肪过多主要沉积在皮下组织、腹壁内侧、肾脏周围、胃周围和肝脏。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严重影响肝脏的生理功能,肝脏肥大,外观颜色变淡,变成脂黄色,最终肝细胞破裂,肝内出血死亡。
饲料配方与鸡群的实际生产水平不符。营养浓度过高,尤其是能量过高。过剩的能量物质逐渐转化为脂肪并沉积下来。
饲料中蛋白能量比不合适。能量过高,不能充分利用。虽然总营养量可能不高,但仍有部分能量转化为脂肪。据说能量决定产蛋的数量,蛋白质决定产蛋的大小。一些养鸡户为了追求产蛋量,任意在蛋鸡配合全价料中加入3%以上的油脂,但结果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导致死淘率增加。
近几年来,由于育雏期体重不达标问题突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而忽略了育雏期饲喂这一重要措施。也有人认为育雏成期体重越大越好,大鸡抗病力强,产蛋多。其实,体重达标是指达到品种要求的标准体重,发挥品种遗传潜力达到的最佳生产水平。体重要求太大不好。它不仅浪费饲料,增加死淘率,而且不会超过遗传潜力。
鸡群产蛋高峰期过后,应视情况减少饲料量,以求最佳料蛋比,并保持良好的生产体况。大多数养鸡户采用全天候自由采食,料槽全天候有料,喂料不计量的饲养方式,必然采食量高于需求量,加速体内脂肪沉积。
2、营养素缺乏。饲料中氯化胆碱、维生素E、维生素B12、蛋氨酸等。参与脂蛋白的合成,辅助脂蛋白将脂肪输送到肝脏。当这些营养缺乏时,当肝脏加工或转化的脂肪无法输送时,它们会沉积在肝细胞中,形成脂肪肝。
3、运动不足。目前蛋鸡从育雏、育成到产蛋的生产周期基本上是笼养,密度大,大大限制了鸡的运动,减少了能源消耗。过多的能量会储存在体内,特别是在肝脏形成脂肪。许多养鸡户为了节省雏期人工保暖费用,或在有限的鸡舍、笼具内多养鸡群,饲养密度严重超标,这无疑加剧了脂肪肝的发生。
4、雌激素的影响。母鸡产蛋是一种生殖行为,产蛋量与雌激素的数量和活性的高低密切相关,雌激素能促进肝脂肪的合成和沉积。陈卿奎等人实验复制脂肪肝综合征的研究表明,鸡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明显上升,与血脂和胆固醇的含量有显着的正相关。
5、肝脏功能受损。许多病理性因素及饮水中含有的有毒物质,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巨大的损害作用,使肝脏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将脂肪运出并在肝脏沉积。例如,各种病毒性疾病、体温高热检查、肝胆疾病、重金属、黄曲霉毒素、棉粕和菜籽粕中含有的毒素等引起的中毒。
在实际生产中,脂肪肝的发生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慢性积累过程,与鸡的健康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多表现为连续零星死亡。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的知识,还可以浏览畜牧堂网站上相关文章进行查看,仅供参考。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