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常见疾病之一。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高接触感染性、致死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症。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急性死亡、出血性、纤维素性肺炎、心包积液、粘连。参与混合感染的最常见病毒病原体为猪蓝耳病和2型圆环病毒,主要细菌性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支原体。分为以下几种病症:
一、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达到40.5℃-41℃,患猪精神萎靡,食欲无效,站立不稳定,呼吸急促,伴有咳嗽,出现短期腹泻和呕吐。病猪皮肤发红,鼻部少量出血,心力衰竭,大部分猪发病后2-5天内死亡,死亡率高,其他少部分耐5天以上猪,症状可逐渐消退,直至恢复,或转为亚急型或慢性型。
二、亚急性型
通常由急性型发展,感染猪体温上升,一般达到40℃-41℃,猪精神郁郁,食欲下降或食欲停止,不愿站立,呈犬坐状。病猪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张口咳嗽。亚急性期比急性期长,可与其他病原体共感染,导致疾病加重,死亡率高。
三、慢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只有轻度发热,一般为39℃-40℃,病猪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呼吸异常,间歇性咳嗽,四肢无力,活动少,慢性病猪生长非常缓慢,皮肤无光泽,饲料利用率低,是危险的带菌体。与其他病原交叉感染,如巴氏杆菌、支原体等,病情恶化。
四、预防与防控
1、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维持猪的均衡营养水平,禁止饲喂霉变饲料,防治免疫抑制性疾病,饮食中添加0.5%奥德曼A,增强免疫力,提高感染阈值。
2.应重视萎缩性鼻炎和支原体的防治,保护呼吸系统前两个保护性门户(鼻和支气管)的生理功能。
3、加强疾病检疫。引进新猪时,要做好严格的检疫工作。要选择在健康的猪场进行引种,首先要做好检疫工作,然后才能引进。新生猪到达养猪场后应隔离饲养一个月,阳性猪经检疫合格后淘汰,不能作为种猪使用。在新生猪检疫期间,要注意补充疫苗,如口蹄疫、伪狂犬病、猪瘟、胸膜肺炎多价血清灭活疫苗等。
4、药物使用应以预防为主,以治疗为辅。常用的药物有盐酸土霉素、支原净、泰乐菌素、利高霉素、氟甲砜霉素、金毒素、氟哌酸、阿莫西林、磺胺等药物,金西林(金霉素、磺胺二甲嘧啶、青霉素)、泰乐霉素+青霉素、氟甲砜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磺胺亦好,无公害肉品要求注意休药期及与饲料中钙离子、酸化剂等的配伍,支原净、四环素引起“瘦肉精”假阳性。用药要加微生态制剂。具体方法可以咨询畜牧堂的老师,畜牧堂app现在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该病的简单药物程序:
①母猪分娩前7~12天,缓解母猪产房排毒和垂直感染。
②保育期第2周内连用5天。
③呼吸道综合征严重时,在生长猪的第11周和第17周龄时追加,破坏影响猪生长的18周龄墙。
治疗时可以使用喘息治疗,由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甘草组合和脂质体靶向制剂技术制成,提高药物在肺部的浓度,延长药物体内的作用时间。也可作为预防用药
五、小结
总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和性别的猪身上。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必然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预防管理的关键是加强管理,尽快发现,及时治疗,采取综合预防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该病的传播和流行。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