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天的到来,各规模猪场猪的呼吸道疾病多发,如果预防措施不足,会给猪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畜牧堂对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几种病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主要致病因素
(一)猪蓝耳病。典型症状为母猪妊娠后期流产或早产,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猪蓝耳病毒可增加猪对细菌性肺炎的易感性,常继发于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病、胸膜肺炎等。,也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如猪瘟。
(二)Ⅱ型圆环病毒。这是引起猪多种疾病的新病毒,感染肺泡巨食细胞,引起免疫抑制,引起间质性肺炎,常见于6~14周龄的小猪,发病率为2~30%,死亡率为4~10%。
(三)猪流感。猪流感是猪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气温骤变、猪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如果发生单一感染,往往是良性的,但病毒可以在猪的鼻粘膜、扁桃体、淋巴结和肺部繁殖,破坏猪肺的防御机制,从而为其他病毒或细菌打开大门;如果发生继发感染,其症状和病理改变会加重。
(四)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造成猪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病猪迅速死亡。该病菌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发病。
(五)猪喘气病。猪喘气是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元凶。感染后病猪干咳、低烧、生长缓慢、发病率高。支原体感染会破坏支气管的纤毛,使纤毛变短、变少或脱落,无法清除各种呼吸道病菌和异物,使呼吸道门户开口,使气源性病菌直入,进入呼吸道和肺。支原体感染后,淋巴细胞和巨食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减弱呼吸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其他细菌、病毒的呼吸道继发感染,特别是肺炎支原体合并感染猪蓝耳病时的结果更加严重。
二、防治措施
(一)做好环境调控。冬天与其他季节不同的管理要点主要是保温、换气问题。有必备的保温条件,如暖气或火炉,还要有局部保温设施,如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防止子猪扎堆。在保证舍温的同时,还有适合冬季使用的排气系统,及时排除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搞好卫生,保持舍内干燥,减少温差引起的压力,按时消毒,降低空气中病原体和粉尘的密度。
(二)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防止病源传入,加强消毒,减少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实行全进全出制度,特别是在产房和育肥室,对每批猪群进行彻底消毒,采用“冲-消-熏-刷-消-烧”六步消毒法,对每批猪群用聚维酮碘消毒液、生石灰、烟熏消毒剂等严格消毒,并对空舍进行1周以上的消毒,才能转入下一批猪群,彻底切断不同日龄(批)猪群的水平传播,结合早期断奶减少母子间传播。降低饲养密度,在保育舍应让每头猪有0:3~0.4平方米的生活空间,在育肥舍让每头猪有1平方米的生活空间。为猪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特别是在断奶前后饲喂营养水平高、适口性好的乳猪,以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选用适当时机加入维生素等方法,可降低去势、断奶、转群、换料、接种疫苗等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
(三)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确实需要引进的,要提前调查疫情,防止购买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种猪出栏后,应隔离饲养40~60天,并按程序进行免疫,预防性投药,并与当地几头老母猪进行风土驯化,使之产生适应当地微生物群的抗体,确认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四)根据当场病原的存在情况进行免疫接种。1.冬季到来之前,做好种猪的免疫工作,如口蹄疫、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瘟、萎缩性鼻炎、伪狂犬病、蓝耳病等。,并做好驱虫工作。2.母猪产前应按计划做好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伪狂犬病、大肠杆菌病三价苗,萎缩性鼻炎疫苗等的注射工作,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水平。3.建议子猪免疫程序:1日龄超免猪瘟疫苗、55日龄加强免疫,15日龄接种链球菌病疫苗,14日龄接种支原体病疫苗,21日龄接种蓝耳病疫苗。
(五)药物预防。哺乳子猪在3、7、21日龄各注射一次长效米,对预防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效果。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饲料中添加亚广黄芭多糖、金合维他。子猪断奶后1周,转组前后1周,饲料中添加亚广强力霉素。生长猪每间隔2~3周或根据情况用亚广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或支原净以及泰乐菌素拌料2~3天,种猪群、后备群每月预防投药1次,每次用药2天。
(六)做好消毒工作。推荐使用亚广聚维酮碘或消毒卫士,每周消毒1~2次。
(七)药物治疗。用亚广长效米先加抗毒先锋按猪每公斤体重各0.2毫升注射,同时按猪每公斤体重用咳喘克0.1毫升注射,一般用药1次即可治愈。
综上所述,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采取上述综合预防措施外,还应根据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当场的治疗方案。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