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度大或通风不好的鸭舍内,很容易出现鸭子闷棚现象。鸭子闷棚很容易引起死亡或浆膜炎等疾病。
鸭子闷棚的原因有哪些?
1、养殖密度设计不合理,密度过大。
2、扩群不及时,养殖户为了保温往往扩群不及时,导致鸭群过密。
3、鸭棚四周堵得过于严密。
4、外界风速低。
5、养殖户在育雏期没做到合理通风,甚至就未通风。
如果棚舍内炉子没有熄灭会加剧缺氧,发病过程可能只需6-8个小时,缺氧的后果就是造成大群免疫力下降 ,会爆发严重的浆膜炎、气囊炎,并且难以治愈。会导致天天死鸭、天天喂药,停药后死亡剧增,用上药后会马上改善,结果是药费很高,死亡很大,此病未见对采食量有影响。
鸭子闷棚有什么症状?
此病主要发生在4日龄至15日龄,因为育雏前三天养殖户管理大都很精细,在4-15日龄时养殖户开始出现懈怠现象,从而导致以下问题出现:
1、雏鸭出现大批死亡。
2、小鸭解剖出现包心包肝。
3、出现气囊炎。
4、养殖中期大批死亡。
5、后期出现严重死亡。
鸭子闷棚怎么办?
1、通风降温
闷棚必然伴随着棚内高温缺氧,因此出现闷棚后我们肯定要先进行通风降温。
虽然很着急,但这个通风降温的过程中一定要逐步进行,否则极易导致鸭群严重感冒。
可以把需要下调的温度,以每2度为一个单位进行降温,即每下调2度后稳定一到两小时,再继续下调。直至降到养殖目标温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需要缓解高热应激,但降温目标必然不能低于鸭群所需正常温度的2度以下。
2、充分的新鲜饮水
通风降温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马上检查鸭群的供水系统,给鸭群换上充足的新鲜饮水。
因为在闷棚的过程中,棚内水线中的饮水温度必然已升高至室温附近。温水不仅会导致鸭子厌饮、厌食,而且卫生状况往往不甚理想,病原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超标导致鸭群后续肠炎、浆膜炎爆发。
及时换上新鲜的饮水更有利于中和掉消化道内积蓄的热量,也有利于内脏代谢的恢复,快速排出热量及内脏毒素。促进鸭体快速恢复。
3、合理的药物处理
合理闷棚后先调整环境,为了加速鸭群的恢复,减少后期疾病的继发,还需要适当使用药物来调理预防。
闷棚对鸭群是极大的应激更是极大的消耗,快速恢复鸭群体力,缓解过度消耗对鸭群带来的损伤,促进受损脏腑的修复。严重的闷棚、高温鸣喘后,鸭子的内脏积热很难自然排泄出去,同时心肺系统损伤严重,呼吸功能下降,感染风险加大。应快速清除内脏积热、内毒素蓄积的同时提升非特异性抗病力,预防烈性病毒的乘虚而入,减少后期腹水症的发生率。
闷棚高温缺氧过程中肠道有益菌损伤较重,给有害菌快速繁殖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因此在紧急处理一至两日后必须使用敏感抗生素来清除体内杂菌。
之所以不第一时间处理浆膜炎等细菌,是因为抗生素往往刺激性较强,也是给受损的内脏(特别是肝肾)以恢复时间,让肝肾功能恢复一些后在给药。
提升抗菌效果的同时快速促进呼吸系统修复,缓解肺部炎症恢复呼吸功能,防治多种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