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在30℃以上的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在这种高温环境下,易造成奶牛的产奶量下降,降低经济效益。
一、影响产奶率的原因分析
1、热应激
气温,湿度、气流和太阳辐射都会引起奶牛的热应激反应。热应激的特征是出汗、饮水增多、体温升高和呼吸频率增加。时间长了,采食量会减少,产奶量和繁殖率就会下降,牛奶中的非脂肪固体物质会明显减少。
2、蚊蝇叮咬
蚊蝇叮咬不仅让奶牛感到不安,影响喂养和休息,还可能会传播流行病。
3、运动场泥泞
奶牛经常在泥水中站立和行走,会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但是它们的能量摄入比其他季节少,并且容易患蹄病。
4、日粮中干物质下降
在夏季,奶牛吃草或瓜叶的量逐渐增加,绿草和瓜叶含水量较高(一般为80%~90%),使得干物质的摄入量相对减少。
5、乳房炎发病率较高
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细菌繁殖迅速,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增加。平时的发病率最高不超过5%,但夏季的个别集体乳房炎的发病率可达到60%。
二、提高产奶率的主要措施
1、防暑降温
(1)植树绿化。可在奶牛活动区域周围种植树木遮阴、能减少太阳辐射热30%~40%。
(2)搭设凉棚。这主要是对户外散养牛而言。凉棚应建在地势高、通风凉爽的地方。通常设置在南北长轴上,高3~4m,宽5~6m。屋顶材料可以选择绝热性能好的稻草和牧草,也可以选择辐射系数小的材料。
当使用石棉板作为屋顶时,需要在表面涂上高反射率高的涂料或在屋顶中间设置一个空白的双层板结构。
(3)将淋浴喷洒在奶牛身上。打开牛棚南北的门窗通风,打开风扇,加速宿舍内的空气流动。当打开风扇无法解决奶牛的散热问题时,可以在牛棚顶部安装一个喷嘴,给奶牛喷水洗澡。喷水也可与风扇结合使用。
(4)给牛饮冷水。最好是来自深井或自来水管道的淡水。每天饮用冷水3、4次,水质要求干净、清新。
(5)合理搭配日粮。提高乳牛日粮中的动能和蛋白水准,提高幅度一般为10%~12%。精料60、粗料30和渣料10的比例可用于高产奶牛的日粮结构。如果粮食质量好,饮食结构也可以改为细:粗60:40。
(6)调整饲喂时间和饲喂方法。应选择夜间增加饲料量,占全天饮食的60%~70%。饲喂应采取少给勤添的方式,泌乳盛期的奶牛,夏天每100kg体重添加1.0~1.5kg的精料,每天4次为好,青葱多汁饲料可以增加到每天35~45kg。
(7)补充钾盐。用钾盐饲喂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和产奶量。此外,还要适当增加对钠、钙、镁的补充。
2、消灭蚊蝇,防止疫病传播
消灭蚊蝇时,最好选在阴雨天。为了防止蚊蝇繁殖,牛场必须清除杂草,铺平水坑,做好排水系统,消除死角,及时清理粪便。同时,牛舍应每天清洗1~3次,每天消毒一次。
3、设置硬地面运动场
建立一个有一定坡度的坚硬地面,以便雨水能及时排出,从而防止奶牛生活在泥里。
4、合理饲喂,保持日粮中干物质的比例
食物中的干物质通常是牛体重的3%。为了达到这一水平,首先,应增加精饲料的饲料量(3.5~4.0公斤的精饲料和3:1的产奶饲料,例如,日产15公斤的奶牛每天可提供8.5~9.0公斤的精饲料);
二是适当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的比例,降低粗纤维的比例,以精代粗;第三是保证饲喂的干草量,每头奶牛每天不少于3公斤;第四,多喂优质绿色多汁的饲料。
5、降低乳房炎发病率
在牛的活动区域上不能有非常容易伤坏牛乳房的物品。挤奶时要注意,及早发现乳房炎,注意及时治疗,挤奶后乳头要用消毒液浸泡。一旦发生乳房炎,除药物治疗外,冷、热敷、既经济又简便。
6、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奶牛的饮水量与外界气温的高低、分泌乳汁量、个体情况、品种以及年龄有关。一般情况下,泌乳牛日饮水量为100L左右,因此,除喂完饲料后在食槽饮水外,在牛的活动区域上也要设置饮水槽,使奶牛自由饮水,以缓和“热应激”反应。同时也可在饮水中放入0.5%的食盐,以促进代谢。
如果您有更多养殖问题,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次咨询,终生受益!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