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鸭技术有哪些?
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常用抗生素来抑制或杀灭消化道内的有害微生物,以提高其生产性能,但是饲料中添加坑生素有副作用,如导致鸭体内菌群失调,产生抗药性以及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也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
一,发酵床养鸭技术原理
鸭的消化肠道比较短,粪便率还有70%左右的有机物没有被分解,水度大、有机养分高,如果不及时的分解,会变质发臭。鸭粪在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下,一部分降解为无臭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排放掉,另一部分转化为粗蛋白、菌体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样就从源头上消除了鸭粪对环境的污染,达到零排放,鸭肉品质自然也提高了很多。发酵床垫材料通过物理吸附、化学中和及发酵过程的生化作用,清除鸭粪中的臭物质,鸭舍内空气较新鲜,环境清新,这为鸭健康生长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助于提高鸭的抗病能力。
二,发酵床养鸭鸭床制作
1、稀释菌种:发酵菌剂每公斤10平米,按1:5比例与米糠,玉米粉或麸皮不加水混匀稀释,目的是增加泼洒量,均匀撒入垫料。
2、垫料准备:一吨干锯末约5立方米。锯末锯末必须无毒,无害,去杂,晒干后再用。
3、播洒菌种:可以采用边铺边撒,也可混匀后再铺,切记无需加水。
4、铺足垫料:垫料以为40公分为宜。锯可以部分换成稻壳、花生壳、秸秆,表面不能换成20~30厘米的锯。
5、把鸭子放在床上:铺好后可以放羊群。发酵结束后请不要进去。表面干燥,撒一点水,以免绵羊出土。
6、快速启动:将新鲜的粪尿埋入20~30厘米处,盖上锯末再摊平,经过几次这样操作,即可快速启动。
7、日常维护:粪尿过多潮湿时,埋入摊床,打开通风口,跌倒撬开,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湿度。
三,发酵床养鸭注意事项
1、经常饮用1:200倍的EM稀释液,喂养EM发酵的饲料,能够提前分解饲料的营养成分,便于鸭的充分吸收。
2、鸭放养的密度要掌握好,密了以后单位面积粪太多,发酵床的菌不能有效分解粪便,每个平方米五到六只。
3、EM菌需湿环境,可观察烘床湿度,喷洒EM稀释液1:200倍。湿度控制在30%左右。
4、密切注意益生菌的活性,必要时要再加入1:50倍EM菌液调节益生菌的活性,以保证发酵能正常进行。
5、禁止化学药品,禁止鸭舍内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防止益生菌杀菌和抑制,降低益生菌活性。
6、必须注意通风换气。
7、正常防疫。
四,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
1,品种因素
品种是取得高产的先决条件,产蛋率的高低,产蛋周期的长短,产蛋持续性的强弱以及蛋的大小,都与品种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选择优良品种饲养的话,产卵量会增加几成,更加倍增,经济效益也会提高。如何根据自己的饲养条件和管理技术,选择适合当地饲养的高产品种是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
2,营养因素
进入产蛋期以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比以前任何阶段都高,除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大量由于产蛋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果能量、蛋白质、钙和其他营养物质必须充分供应。否则将影响产蛋率。
要达到持续高产的水平,除品种是先天因素外,日粮中营养物质是否全面和平衡,数量能否满足需要,这是保持高产稳产的必需条件。
3,环境因素
五,环境因素较复杂,对产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1、光照
对蛋鸭来说光照时间的长短与产蛋关系也很大。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滤泡的成熟排卵。所以在培育期内,控制光照时间,目的是防止青年鸭过于早熟;即将进入产蛋期时,要逐步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目的是促进卵巢的发育,达到适时开产,进入产蛋高峰期后,要稳定光照制度(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目的是保持连续高产。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如灯泡高度离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鸭舍按1.3~1.5瓦特计算,大约18平方米的鸭舍装一盏25w的灯泡。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光、电的分布不均,通常不超过60w灯泡。日光灯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也不使用。灯泡必须被覆盖,以便灯光照在鸭子上,而不是在天花板上。鸭舍灰尘多,灯泡要经常擦拭,保持清洁,以免蒙上灰尘,影响亮度。光的作用通常需要710天才能显示出来,所以在产卵期,不能达到即时效果,而是突然增加光的时间或增强光的强度。一般每次增加量不超过1小时,增加后要稳定5~7天。进入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只宜逐渐延长,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17小时,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强度不可时强时弱,只许渐强,否则将使产蛋鸭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影响产蛋率。合理的照明系统可以使幼鸭及时开始生产,从而使生产蛋鸭的产量增加;照明系统不合理,会使幼鸭过早或延迟性成熟,从而使蛋鸭的生产停产,甚至导致羽毛的变化。
2、温度
产蛋鸭最适宜的温度是13~20℃,此时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都处在最佳状态。因此,应创造最佳条件,特别是在冬季做好工作,提供理想的产卵环境温度,以达到最高的产卵率。
六,健康因素
没有健康的机体不可能高产。因此,在培育青年鸭的阶段,就要把主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进入产蛋期后,搞好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增加抗病能力,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才能保持高产稳产。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