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养鸡人来说,要想产蛋鸡实现高产稳产,除了后备期管理打好基础外,更重要的是结合蛋鸡自身发育特点,抓好产蛋期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确保产蛋前期、高峰期、产蛋后期都能实现较好的产蛋水平。下面畜牧堂给大家整理了产蛋期3个阶段的管理要点,帮助产蛋鸡实现高产稳产。
(1)接种疫苗。不同鸡场根据当地流行病情况,在开产前做好禽流感(H9、H5+H7)、新城疫(基因VII、VI系)、腺病毒及减蛋综合症等流行毒株疫苗接种。油苗免疫3周、活苗免疫2周后,检测抗体水平,当新城疫、H9亚型、H5亚型抗体滴度分别达到9、10、7以上,减蛋综合征抗体滴度不低于4,才能保护鸡群维持正常产蛋水平。
(2)消炎驱虫。对于有寄生虫发病史的鸡场,分别在90、100、110日龄进行一次彻底的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减少开产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3)适时转群。根据临床经验来看,15-16周龄转群对预产鸡不良应激较小。转群前对产蛋鸡舍进行彻底的打扫和消毒,转运当天不喂料只供水,转群过程规范操作,轻抓轻放,减少运转应激。转群后尽快供多喂水和喂料,加强巡视,及时挑出残弱鸡。
(4)合理加光。正常情况下,对于体格和整齐度达标的预产鸡,17周开始启动加光,首次加光2小时,以后每周增加1小时,直到21或22周加满16小时恒定,光照强度稳定在15勒克斯。对于体重偏低的鸡群,加光时间可往后推迟到1-2周。注意,如果脱肛鸡和双黄蛋的比例增大,提示加光过快,要缩短每天和每周加光时长。
(5)适时换料。18周龄开始喂产蛋鸡饲料,逐步将钙含量由0.9%提高到2.5%,一般需要2周的过渡期。当产蛋率到达50%后,换喂产蛋高峰期料,把饲料中钙含量由2.5%逐步提高到3%,并增添1倍量多维,减轻换料应激。
(6)营养全面充足。一般来讲,随着产蛋率的上升,产蛋鸡对各种营养元素需求逐步增加,产蛋率每上升10%,粗蛋白含量应提高1%,当产蛋率到达90%时,粗蛋白含量应提高到19%,钙含量由3%提高到3.5%-4%。同时,每1000公斤饲料要添加多维100克,维生素A、维生素D、氯化胆碱、蛋氨酸各1000克。
(7)控制体重。对于体重超标的鸡群进行限饲,如产蛋后期的褐壳蛋鸡通常较肥,根据每周体重超重多少,降低1%-5%的采食量,加大杂粕类原料的使用比例,降低产蛋后期脂肪肝的发病率。
(8)预防肠炎。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定期清洗消毒储水设备和水管,降低环境内的含菌量。同时,轮换使用中药-菌炎肠宁和微生态制剂,减少肠炎的发生。
(9)淘汰低产鸡。通过观察鸡群体表、采食、粪便等状况,定期鉴别淘汰低产鸡。一般来说,高产鸡的鸡冠红润发达、羽毛蓬乱、肛门松弛、食欲旺盛、无羽部位颜色较白,低产鸡的鸡冠薄而萎缩、羽毛整洁、肛门收缩、采食携带、无羽部位颜色较黄。
以上就是蛋鸡预产期、高峰期及产蛋后期的管理要点,希望对养鸡人实现高产稳产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好的方法,别忘了留言分享哦。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的技术,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