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鸡的时候,合理使用抗菌药有很好的益处,可以治疗很多鸡的疾病,但是也不能滥用。下面我们来看看滥用抗菌药的危害有哪些,以及常见药物的危害有哪些。
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
滥用抗菌药的危害:
一、鸡体抗病能力降低:饲料或饮水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会使鸡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一旦药物剂量不足或停药,则更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疾病。
二、鸡体中毒:超剂量用药、累加用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及长期用药等,均可造成鸡体中毒和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而致消化不良、腹泻生长缓慢,严重者造成大批死亡。
三、抗药菌株产生:使用抗生素时间长,或疗程短、频繁更换品种以及用量不足等,可使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而产生耐药菌株。耐药菌株可以降低许多抗生素的疗效或失败。
四、药物残留与环境污染;长期大剂量、不加限制地使用抗菌药物,致使畜产品(尤其是肉食品)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人的健康。一些不被肠道吸收的药物通过排泄粪便造成环境污染。
常见药物的危害:
1、抗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常见的主要是阿霉素,主要具有抗菌作用,高浓度具有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对支原体、霉菌体、各种立克次氏体、钩端螺旋体和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如鸡痢疾、伤寒、对霍乱和滑膜炎霉菌体虽然有效,但其副作用也很大,不仅消化道有刺激作用,还损伤肝脏,与鸡消化道的钙元素络离子、镁络离子等金属络离子结合形成配合物,阻碍钙元素吸收时与云同步,赤霉素则与血浆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钙元素盐排出体外,导致鸡身体钙元素不足,阻碍蛋壳的形成,导致鸡蛋产生软壳,鸡蛋质量变差,鸡蛋生产率降低。
2.抗球虫类药物:如氯苯胍、莫能霉素、球虫净、氯羟基吡啶(克球粉)、尼卡巴嗪、硝基氯苯酰胺等,这些药物一方面有抑制产蛋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在肉、蛋中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古家齐曾报道]莫能霉素会影响鸡的免疫力,用量不能超过饲料量的0.0l%,若超过0.02%会降低鸡的采食量,影响其产蛋量和蛋重,故产蛋鸡应限制使用;给蛋鸡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氯苯胍,会使其所产的蛋有特殊臭味,故该药不宜用于产蛋鸡;克球粉,可抑制鸡对球虫的免疫力,用量超过0.04%会影响鸡的生长及产蛋;尼卡巴嗪用量在0.0125%以上能轻度抑制鸡免疫力,用量超过0.08%时会使鸡出现贫血,产蛋率、受精率下降和蛋壳色泽变浅,故产蛋鸡应禁用。此外,还应禁止产蛋母鸡安洛普林、二甲硫胺、三唑酮粉、家禽、哈龙霉素、杜拉霉素、拉塞米特。
3.复方炔诺酮:由于该药有抑制卵巢发育和排卵的副作用加之蛋产品中残留量高,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所以从食品卫生方面来看,严禁使用。
4.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常见的有地塞米松,在治疗疾病时,它具有抗炎、抗毒素、抗过敏等多种作用。结果表明,宁关宝[7]在蛋鸡中的应用可明显抑制卵巢和卵泡的发育,降低蛋鸡的产蛋率。
5.病毒灵:又名吗啉双胍、利林,为广谱性抗病毒药,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疱疹等,产蛋鸡长期应用会引起鸡体内出血使用时应限用。
6.氮茶碱:氨茶碱又称茶碱乙烯双胺,系嘌呤类药物,该药具有松驰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而产生平喘作用,常用于缓解鸡呼吸道传染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产蛋鸡应用该药会引起产蛋率下降;但停药后可恢复,一般不用为好。
7.肾上腺素:可使母鸡的蛋推迟。
8.丙酸睾丸素、甲基睾丸素类:此类药为雄性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分泌促进性腺激素,使机体内分泌紊乱而影产蛋,主要用于抱窝鸡的醒抱,鸡醒抱后应立即停用,若反复使用会抑制母鸡排卵,影响产蛋,甚发生雌雄变异。
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氮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用远比革兰氏阳性菌强,应用比较普遍。但是产蛋鸡在使用这些药物后,从产蛋率上看有明显下降,尤其是链霉素在停药后,产蛋率回升较慢,对产蛋性能有影响[7]。
10.土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在宁官保等的试验中,土霉素组的产蛋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停药后3d回升了5个百分点,一周后回升到用药前的水平。
11.乳糖:饲料中含乳糖10%即能引起肾功能衰竭,含乳糖l5%时产蛋明显受到抑制,超过20%时可使鸡产蛋停滞。这类糖在配合饲料日粮中必须限用。
12.拟胆碱类和巴比妥类药物:拟胆碱类药物如新斯的明,氯甲酰胆碱和巴比妥类药物都会影响鸡子宫机能而引起产蛋周期异常,蛋壳变薄,产软壳蛋等。
广大养殖户在养鸡的时候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药物,帮助鸡生长。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