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是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猪群中可引起地方性流行。主要症状是咳嗽和喘息,病变的特点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猪生长发育不良时间长,饲料利用率低;种母猪感染后,也可传给后代,使后代不能进行种用,一般本病死亡率不高,但在流行病流行初期及饲养管理条件差时,引起继发感染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疫情流行:不同品系、年龄、性别的猪对本病均易感,在寒冬和寒热多变的季节发病较多。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的抵抗力,容易发生本病。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一旦疾病传入猪群,如果不采取严格措施。很难彻底扑灭。
病症与体征:体温变化不大,咳嗽次数逐渐增加,随病症的发展而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呼吸急促有力,严重的张口喘气,如拉风箱,有喘鸣音,此时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无力,身体日渐消瘦,毛发粗壮,生长发育不良,病程可持续2~3个月。经常因抵抗力下降而并发猪肺炎,是导致哮喘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怀孕后和喂奶后的小母猪,则易发生急性气喘,病状与上述情况相似。个别病猪发病初期体温略有升高,病程短,约一周左右,常因衰竭、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较高。
气喘病的病理改变以肺部为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肺尖、心叶呈对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经常发生在尖叶、心叶、中间叶下垂部和横膈膜前部的下缘,出现淡红色或淡紫色的虾肉样病变,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明显肿胀,质硬,灰白色切面。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肺叶部分呈现不同程度的突变,突变区和正常肺组织的界限很清楚。其他内脏一般无明显变化。
诊断该病时,应注意猪流感、猪肺疫病、猪肺比虫病等其他猪病引起的混合感染。
防制措施:
1.预防和消除哮喘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坚持自我繁殖的原则,引进猪时,必须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3个月,经检疫证明无疫病,给可以混凝土群饲养的猪和新生仔猪接种哮喘病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提高猪群免疫力。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加强消毒,保持栏目清洁、干燥通风,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控制本病起着重要作用。
3.通过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剖腹取胎和在严格隔离条件下人工哺乳,培育和建立无病原猪群(SPF),用新培育的健康母猪代替原来的健康母猪;采取综合措施,对猪场进行净化,逐步将疫区改造为无气喘病健康猪场。
7.由于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比虫都会加重致病作用,所以配合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