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农村部:非瘟疫苗,已完成疫苗环境释放试验,即将进入扩大临床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阶段
农业农村部会同科技部加大科研投入,将非洲猪瘟疫苗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科研攻关。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科研攻关的通知》,要求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基础性研究,重点推进非洲猪瘟疫苗创制等科研攻关。
目前非洲猪瘟疫苗创制取得阶段性进展,已完成疫苗环境释放试验,即将进入扩大临床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阶段。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强化对疫苗研发单位的指导,积极推进疫苗研发和评审工作。
2、农行生猪全产业链贷款余额超500亿元
央广网从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为“农行”)了解到,今年以来,农行深入贯彻中央生猪稳产保供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生猪金融服务,不断加大对生猪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今年9月末,农行生猪全产业链贷款余额达到525亿元,比年初增加290亿元,增幅123%,其中生猪养殖贷款余额319亿元,比年初增加221亿元,增幅225%。信贷支持生猪相关客户数20.24万户,比年初增加15.03万户。
据了解,农行以生猪养殖为重点,着力加大信贷投放,深入推进生猪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3、首次证实,新冠病毒可以由物传人
10月20日,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溯源首次证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新冠病毒冷冻下可长期存活!青岛将对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人员加大核酸检测密度、对所有进口冷链食品“每件必检”。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官网通报中表示,本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物品从业人员。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9月,我国肉类进口金额同比增长82.6%,其中进口猪肉328.6万吨,大幅增加132.2%。此次证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或将对进口冷链肉品造成冲击......
4、猪企每斤猪肉多1元饲料成本
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过后,现货玉米的收购价最高超过了2600元/吨,创下了近4年以来的新高。与2017年底部相比,上涨超过1000元,涨幅超过62%。
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增加拉动饲料需求,加上玉米减产,近期玉米疯狂涨价,疯狂的玉米又反过来让养殖户增加成本压力。有养猪户表示,当前2600元每吨的玉米价格较年初上涨了近600元,对应玉米在猪饲料中占60%来计算,相当于1吨饲料成本上涨了近360元。
按照目前的料肉比来算,这些原料的成本增加,使得1斤猪肉大约要多增1块钱的饲养成本。
5、鸡蛋期货、现货企稳上涨,供给压力减小
鸡蛋期货在节后大跌四日后,上周五开始反弹上涨,JD2011合约逼近3600元/500千克,周一的高点3608元/500千克较上周四的低点3458元/500千克上涨了4.3%,JD2101合约企稳于4000元/千克。现货报价亦企稳上涨,10月21日,北京地区主流蛋价为3.4元/斤,较10月15日上涨了0.2元/斤。
一方面,近期现货市场来看,节后受鸡蛋库存增加和需求担忧影响,蛋价弱势运行,中间商因此拿货谨慎,导致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货明显减少,带动销区蛋价走强,之后产区蛋价跟随走强,走货加快,鸡蛋库存明显下降,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另一方面,由于今年6、7月份补栏大幅下降,供给压力将逐渐减小,且市场对年前消费乐观,鸡蛋供需格局正在逐渐转变,基本面已没有之前那么悲观。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