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口冷冻肉食品或海产品,越来越多被证明可能是我国疫情源头
11月8日,天津通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例,系某冷冻公司装卸工人,此前各地也多次在冷链冻品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冷链环节为何一再成为新冠病毒的“潜伏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称北京新发地疫情,使我们首次对冷链运输的冷冻产品产生关注。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并证实:污染的食品经冷链运输,可以跨国引发新冠暴发疫情。这让我们认识到,外防输入,还要关注国外来的货物,特别是严防经冷链运输的食品把新冠病毒带入国内,引发新的疫情。
2、京东11.11农产品成交额增长83% 产业带助农行更远
京东大数据显示,11月1日-6日,京东平台上农产品的成交额同比增长了83%,多地农特产线上热销。宁夏枸杞、东北大米、内蒙牛肉、新疆枣、云南普洱成为热度最高的农特产搜索词。深加工农产品今年更受城市消费者欢迎,螺蛳粉、酸辣粉、盐焗鸡、胡辣汤、北京烤鸭的搜索量最高。
从11.11买手机电脑、数码家电、服装鞋袜、奶粉尿裤......到现在囤黄金、囤营养品、囤护肤彩妆、囤水果杂粮......随着网购进一步“破圈”,京东11.11也成为“吃货”们欢乐的囤货期,为更多的农民朋友们打开了一条致富路。
3、10月猪饲料产量934万吨,达到2017年10月的95.3%
近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共同发布《2020年10月份全国饲料生产形势》。2020年10月,全国猪饲料产量934万吨,环比增长8.6%,同比增长64.3%,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达到2017年10月的95.3%。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生猪养殖规模的快速恢复,但不代表生猪养殖恢复已经到17年10月的水平。
4、跨国药企携手中国科研机构研发的本土猪瘟疫苗进博会“首秀”
合作抗疫和创新疫苗是第三届进博会的热门话题。除了对抗人类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的动物疫苗也成为进博会的明星展品:由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携手中国科研机构历经多年研发的猪瘟疫苗“首秀”,引来众多关注。
据悉,传统猪瘟活疫苗由于生产工艺限制,疫苗有效性不稳定。猪场经常需要2-3倍剂量重复接种。疫苗要求在零下15摄氏度以下环境中保存,对冷链运输、保存及稀释的温度要求极为严苛。
经过八年研究面世的“茵温净猪瘟活疫苗”针对中国猪场流行的病毒毒株研发,可在2-8摄氏度下保存24个月且质量稳定,大大提高了接种的安全、有效和便利。该疫苗还能为猪只提供针对中国不同流行猪瘟毒株的交叉保护。据悉,经历了工艺开发、实验室多种试验、临床试验等复杂过程,“茵温净猪瘟活疫苗”获得中国农业农村部批准的《新兽药注册证书》。
5、鸡肉产品价格近日明显上涨
从卓创资讯获悉,受白羽肉鸡出栏减少等利好推动,11月初起国内肉鸡市场开启涨势,近几日价格更是出现六连涨。
华创证券指出,预计11月商品代肉鸡出栏量或持续偏紧,加之养殖户惜售,供应面略有提振,中下旬白羽肉鸡价格或稳中趋强。目前肉鸡养殖成本介于3.4元-3.5元/斤,预计中下旬肉鸡养殖或持续处在盈利阶段,平均养殖利润预计在2元-4元/只。
随着天气转冷,肉类需求逐渐转好,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加上前期养殖户持续亏损,当前毛鸡出栏减少,提振毛鸡价格。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